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网!
Institute Dynamics
研究院动态
孙家红研究员学术讲座:关于清代律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2021年12月3日上午,洪范学术论坛第132期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沈家本堂及腾讯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关于清代律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家红老师。本次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景良教授主持,与谈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栋教授、罗鑫老师、江汉大学童旭副教授,众多法科学子聆听了本次讲座。

 

IMG_256

 

 

讲座伊始,孙家红老师指出,律学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清代律学更是传统律学的集大成。近年来,他对薛允升、沈家本等律学人物和晚清律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现有律学研究存在一些共通性问题,如基础史料缺乏整理、基本问题缺乏研究、缺乏常识等。因此,对于清代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必要进行梳理。

 

首先,孙家红老师对既往律学研究进行了一些检讨,如相关研究缺少对国外、港台地区研究成果的梳理,并且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有些著作对中国古代律学特点的概括只是一种对事实的简单描述,并未建立在与西方现代法学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另外,孙老师还介绍了沈家本的两篇文章《设律博士议》、《法学盛衰说》,他认为这两篇文章对了解、评价传统律学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孙老师分析了律学与其他学问范畴的关系,如律学与法学的区别,律学与经学的关系,律学与幕学、讼学、吏学的关系。他指出,虽然不必要对律学的概念进行无限扩大,但仍有必要放宽研究的视野。对律学人物、律学作品、律学流派等基本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梳理。

 

再次,孙家红老师还讲述了清代律学与传统语境下法律知识传播、法律素质养成的关系。这里有几个值得关注研究的问题,如科举考试与律学教育的关系,判文考试的法律史意义、幕友是如何获得法律知识的以及绍兴师爷的反职业化倾向。他指出,法律史研究应该见人”“见故事,参与立法活动、司法实践的相关人物都可以纳入到律学研究的考察范围。

 

复次,孙老师介绍了律学著作的结撰过程。他认为,律学著作的结撰大致是出于职务行为、个人行为或是集体行为等,还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释法律、汇集成案、编写歌诀、制作图表、原创作品和加工作品等形式。

 

此外,孙老师提到清代律学知识的现实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清初律学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继承性。明末清初的律学家和律学作品,如《律例笺释》、《大清律辑注》等,在明清易代之际国家成文法律的更新再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影响深远。另外还有三个值得关注的方面,首先,清代律学在顺、康、雍、乾四朝法律制度逐渐成熟完善过程中的作用需要详细梳理。其次,嘉庆朝对于清律的修订工作十分显著,值得重视。最后,律学家、律学著作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影响,需要厘清更多基本事实,并给予客观评价。

 

最后,孙家红老师认为,法史学界应当重视律学研究,而且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角度:首先对律学著作和律学人物谱系需要重新书写。其次,也要注意到同光之际陕豫两派律学的兴起,构成了晚清法律改革的深刻背景,为沈家本主持的法律改革奠定了基础。另外,讼师和幕友秘本知识体系需要在更多事实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纪晓岚所谓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其真实影响、真实表现如何,以及苏轼所谓读书万卷不读律,致身尧舜知无术究竟何意,这些都值得进一步讨论。在历史变局之下,如何给传统律学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是法律史问题也是文化哲学问题,这其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与谈环节,李栋教授发表感想,第一,孙家红老师的研究既专注于对清代律学本身的梳理,同时又对律学有着二阶思维的反思,这种治学方法值得大家学习。第二,孙老师的讲座为法史青年学子提供了很多论文选题,如律学家对律典编纂的贡献,法医、师爷、幕友等群体的法律人角色,等等。第三,若要从中国传统的法律之学中提炼出对当下法治建设有益的地方,很大程度上要关注明清律学。第四,对清代律学的研究需要从功能主义上去求同、从类型学角度进行辨异,还需要进行体系化的提炼。

 

童旭副教授提问道:对于中华法系的法律渊源结构,学界有礼法体系律令法体系两种说法,孙老师如何看待?从律令体系到律例体系,又该如何理解?罗鑫老师认为,目前关于中国古典法的演进过程缺乏一套融贯话语。法律史研究要超越八十年代文化热的高度,应以法理追问的方式研究律学。

 

孙家红老师回应道,清代律学对于解答近现代法律史问题可以提供很多思考,且能够从中发现很多有趣、鲜为人知的历史。关于如何恰如其分地认知和评价中华法系,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磨合的过程;要注意到对传统法律的概括,除了所谓法律儒家化外,是否还存在另外的面向。同时还应关注到不同层级的人物对传统法律所产生的影响。

 

李栋教授总结指出,孙家红老师对清代律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关于律学研究的思考和启示。孙老师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非常值得学习。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李  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2020级硕士生。

          于艳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2021级硕士生。

编辑:湛  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2019级硕士生。